今年以来,济宁太白湖新区行政审批服务局以“破壁垒、优服务、提效能”为核心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通过流程重构、技术赋能与机制创新,推动审批服务向集成化、智能化、精准化转型。
流程再造:构建“全生命周期”集成审批体系。聚焦项目全流程,打破部门壁垒,推动审批环节“能并尽并、能减尽减”。推行“一件事”主题服务,将立项、施工、验收等阶段关联事项整合为“一件事”套餐,通过“一张清单、一次告知、一窗受理、并联审批”,实现审批环节压缩50%以上。持续实施“分段许可”改革,针对大型项目或复杂工程,将施工许可拆分为基坑支护、主体工程等阶段,企业可根据实际需求分段申请,项目开工时间平均提前30天。
技术赋能:打造“智慧审批”数字赋能新生态。以数字化技术为支撑,推动审批服务从“人工审”向“智能办”升级。推行“电子证照”应用,施工许可证、取水许可证、竣工验收备案表等全部实现电子化,企业可随时下载打印,审批结果“全程可追溯、全网可查验”。
机制创新:建立“审批全流程”服务保障体系。通过前置服务、帮办代办、信用监管等机制,构建“事前主动服务、事中全程跟踪、事后信用评价”的闭环管理体系。推行“前置服务”机制,在项目策划生成阶段,组织审批人员、专家团队提前介入,提供立项、施工、验收等政策指导,帮助企业优化方案,减少后期变更。建立“项目管家”制度,为重大项目配备专属管家,提供从立项到竣工的全流程代办服务,通过“一对一”辅导、“手把手”帮办,确保项目审批“零卡顿”。实施“信用+审批”模式,推进市级“揭榜挂帅”试点任务——完善信用体系建设-推行“信用审批”,根据企业信用等级实行差异化审批服务,既保障了优质企业的快速落地,又对失信企业形成了有效约束。通过信用激励与惩戒措施,营造了“守信者一路畅通、失信者寸步难行”的市场环境,促进了工程建设市场的健康发展。
从“分段审批”到“全链协同”,从“人工流转”到“智能秒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正以“小切口”推动营商环境“大优化”。下一步,太白湖新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将不断创新审批工作方法,“快”字当头,质量为上,不断提高工程建设项目的审批效率,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能。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