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养老保险保障晚年生活,住宅小区的电梯也能像人一样买“养老保险”?
是的,在济宁邹城市千泉街道两个居民小区的48部电梯统一购置了电梯综合保险,成为辖内首个试点区域,打破了“电梯无保障”的传统认知!
邹城辖内圣泉水岸与龙都佳苑两小区的电梯,分别于2014年、2015年交付并投入使用。作为服务两小区居民日常出行的关键设施,48部电梯已连续运行10余年,随着使用年限增加,设备老化问题日益凸显,当前已进入故障高发期。据居民反映,电梯故障不仅频次显著上升,且故障类型多样。
“这电梯真是让人闹心,我曾经亲身经历过被困,现在想起来还心有余悸!”提及小区电梯,业主徐女士满脸焦虑。她回忆,大约1年前,小区电梯就像“带病工作”,故障开始变得频繁,电梯突然卡顿、突发急停等“坠梯”故障时有发生。“每天上下学的孩子、需要接送的老人,每次坐电梯都得捏把汗,赶上被困在里面,老人急得心慌,孩子上学耽误,真是苦不堪言。”
为化解居民乘梯“烦心事”,邹城市住建局、市场监管局与金融监管部门三方联动,积极探索电梯监管改革新路径,在全市率先试点“保险+ 科技 + 服务”一体化电梯管理模式。此次试点,精准选取两个小区,对其共计48部电梯实施全新监管模式,均投保了“电梯综合保险”,涉及保费18万余元,由小区物业费承担。
该电梯综合保险深度融合电梯数字监管平台“电梯卫士”,借助平台数字化监测与智能分析能力,精准定位并实时反馈电梯故障问题,同步触发高效维修响应机制,大幅缩短了故障处置周期。相比传统模式,该保险创新采用“先维修、后理赔”服务模式,优先调度专业力量完成故障修复,保障电梯尽快恢复安全运行,后续再依据责任认定高效推进理赔流程,从根本上解决了“修得慢、赔不了、维不好、责难分”的难题,全方位提升了电梯安全管理效能与乘梯保障水平。
自试点开展以来,各项数据均呈现显著改善,在故障处置效率上,两个试点小区实现“30 分钟内故障响应”全覆盖,超85% 的故障可在4小时内完成修复,故障修复效率提升90% 以上;在日常维保与安全管理上,专业服务团队精准排查并整改安全隐患10余处,推动试点小区维保效率提升35%;在居民体验层面,群众对电梯问题投诉量下降约80%,电梯设备维保效率与质量同步提高,显著降低了运行安全风险。邹城市电梯维保公司付经理表示,电梯保险的引入不仅使维修理赔更及时便捷,更有效避免了小故障拖延成大故障,从源头减少了安全隐患。
试点以来,两个小区所有电梯均张贴了专属二维码,建立了“一梯一档一码”电子化档案,构建起全链条、透明化的电梯安全监管体系,居民通过微信扫描电梯专属二维码,即可了解所乘电梯基本信息、维保记录、配件更换等全生命周期数据,打破了与物业、维保公司的信息壁垒,有效监督电梯安全运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邹城监管支局负责人蔡祥玉表示,电梯“保险+”服务新模式构建起了维保监督与快速维修协同发力的一体化闭环管理体系,推动了电梯安全管理从行政监督主导,迈向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综合治理新阶段,探索出了电梯安全治理新路径,切实“梯”升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自从给电梯投了保险,运行起来比以前稳当多了,就像有了‘健康保障’!”小区业主刘女士感慨道。目前,邹城辖区内正推进电梯“保险+”服务新模式的普及,以切实解决辖内老旧小区居民的“乘梯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