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公交场站变身综合体,会产生怎样的效应?济宁公交综合体项目由智慧公交枢纽和智慧公交中心两个单项工程组成。引入公交产业融合综合体理念,在优化公交设施的同时,实现商业价值。济宁公交综合体项目建成后,以“交通枢纽+商业中心+开放空间”的运作模式,带动了区域发展和城市空间、功能的更新和提升。
济宁公交综合体项目位于太白湖新区京杭路和火炬路路口,总建筑面积61063.69平方米,约等于8.5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

济宁公交综合体项目鸟瞰图
“中心城区可用地面积小,公交线路又很密集,要满足的车辆充电需求较多,所以我们决定采用TOD模式来建设济宁公交综合体项目。”济宁公交集团项目中心副经理咸潇丽说,项目包含公交车位108个、小型机动车位603个、非机动车位1113个,同步配套充电设施、电子站牌等新型基础设施,打造“停车+换乘+商业”多功能综合体,并推动片区公交线网优化。
项目建成后,不仅破解了公交车的“住房”难题,扩容公交车停放量3倍,同时提升了为周边居民提供停车、充电服务的能力,极大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对公交车驾驶员来说,多一个充电桩,就减少一份充电焦虑。充电服务设施的完善,是未来公交运力和效率优化的重要保障。”

济宁公交综合体项目每个公交车位均配备独立充电设施
TOD模式(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是指以公共交通为导向,在成熟完善公共交通系统上建有城市综合体,进而带动整个区域快速发展的开发模式。在用地紧张的城市核心地区,TOD模式能够满足土地集约化利用,提升区域通行效率。
“公交车进出场、充电、出入库,全过程无缝对接和智慧引导,并根据各条公交线路车辆数量、发车顺序、早晚高峰、发车间隔等因素优化分配停车位。”咸潇丽介绍,项目集公交场站、商务办公、零售服务功能于一体。“多层立体建设公交综合车场,既提高了土地资源的使用效率,又可以发挥规模效益,提高公交企业的运营管理效率。”咸潇丽表示,未来投入使用后还可兼作公交集团的管理中心、营运指挥调度中心,将是未来公交场站设施体系的核心,是提升停车管理专业化水平,系统解决停车难、充电难等问题的关键。

济宁公交综合体项目智慧公交枢纽每层均能停放车辆,未来还将向社会车辆开放
不仅如此,济宁公交综合体项目还囊括了一座27000平方米的商业综合体,其中1-3层适宜综合商超、儿童游乐、汽车广场、美食餐饮、运动健身、养老康养等商业业态,10-20层塔楼适宜精品酒店、医美口腔、美食餐饮、教育培训、高端办公等业态,未来能够实现从商场出来就能坐公交,等公交的间隙还能购物、喝咖啡。
济宁公交综合体项目紧邻北京西苑医院济宁院区、太白湖新区消防大队、山师大附中附小、吾悦广场等项目,周边配套完善,形成了一个稳定的消费群体,对于儿童游乐、教育培训、美食餐饮等业态有着持续的需求。无论是综合商超满足居民的日常购物需求,还是精品酒店接待商务和旅游人士,都能在这样的环境中找到良好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