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崭新的高等职业院校——济宁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将于今年9月正式开门纳新。这所由地方城投建设并运营管理的高职院校,成为山东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的新成果。学院紧盯产业办专业,紧扣发展育人才,致力于为保障区域经济发展,打造国内一流的汽车产业集群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立足产业沃土,高标建设校园
学院坐落于“中国专用汽车产业基地”“国家火炬专用车特色产业基地”“中国二手商用车交易基地”及“中国出版物发行产业基地”核心区,拥有得天独厚的产业环境。其诞生高度契合国家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战略部署,以及山东省优化高职布局、促进职教高地的目标,更是精准对接了地方经济发展脉搏。济宁市已形成“全国最大的专用汽车产业集群之一”,年产专用汽车数十万辆、零配件数千万件(套),深厚的产业基础为学院的设立及学生的实习就业提供了广阔空间。同时,面对新能源汽车巨大技能人才缺口,以及人力资源市场上高技能人才占比较低的现状,学院的设立有效缓解了区域职业教育资源与技能人才短缺的矛盾。
硬件设施方面,学院整体规划占地1224亩、校舍46万平方米,分为两期建设,全部建成后可容纳10000余名师生在校生活。学院一期工程已建成投用,二期工程将于2025年下半年开工建设,2027年底全部建成。一期已建成包括教学楼、实训楼、图书馆等19栋单体建筑,拥有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工业机器人、3D打印、数字印刷等13个校内实训中心、49个专业实训室,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近四千万元,为师生科研实训创造良好条件。
产教深度融合,打造办学特色
学院的核心办学理念是坚持把产教融合作为发展的基本模式和根本路径。其专业设置以服务区域主导产业为鲜明导向,构建了以智能汽车类专业群为龙头,人工智能类专业群为主体,智能制造和数字商贸类专业群为两翼的专业集群体系。2025年首批开设汽车造型与改装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数字印刷技术、跨境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技术等6个专业,未来计划拓展至22个专业,覆盖装备制造、计算机、财经商贸等多个大类。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学院与70余家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学院与中国重汽、比亚迪、中集东岳、华宇集团、通亚汽车等共建专用汽车产业学院,联合山东金榜苑、天成、新坐标等本地教育出版巨头共建数字印刷产业学院,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开发课程、培育师资、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
创新培养模式,赋能学生未来
学院充分利用“走出校门进车间”的地域优势,推行“工学交替”,打造“学院课堂+企业车间”的实训模式。不仅把企业车间引入校园,也将课堂搬进厂区,并聘请企业高级工程师担任实训教师,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建设‘校中厂’‘厂中校’,不仅打通了职校学生就业‘最后一公里’,更实现了校企精准对接,学校精准育人、企业精准留人。”学院负责人表示。
师资建设上,学院已组建近百人的专任教师团队,高级职称教师占比约三分之一,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比超过六成,并聘请了经验丰富的“银龄”教师和博士、高级职称的技能工匠。除专业技能培养外,学院将开全思政课、健全学生社团、搭建升学就业创业平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规划前景广阔,服务区域发展
未来,学院将聚力提升办学能力,争创国家级专用汽车高水平专业群;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创立省级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并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打造“产、学、研、创”融合的产业孵化平台,积极承担社会培训和技能鉴定,为济宁市打造“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和鲁南经济圈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有力的人才与技术支撑。力争到2030年,使学院成为“特色鲜明、山东一流、国内知名的高等职业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