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第一快讯 > 正文

喜报!济宁市推荐作品获评全省“2024年度文化和旅游好新闻推介作品”

近日,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山东省新闻工作协会联合公布2024年度文化和旅游好新闻好策划推介作品名单,济宁市文化和旅游局报送的深度报道《山东嘉祥善用文化遗产让汉画像石“活”起来》凭借“科技赋能+教育融合+国际传播”三位一体创新模式成功入选。这一作品以嘉祥武氏祠汉画像石为核心案例,系统展现济宁在文化遗产活化利用领域的突破性实践,通过数字技术让千年石刻“开口说话”,以政德教育激活文化基因,借国际传播让中华文明走向世界,成为全省文旅融合发展的标杆样本。

山东嘉祥善用文化遗产

让汉画像石“活起来”

汉画像石是汉代具有代表性的艺术珍品。近年来,嘉祥县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让1800多年前的汉画像石“活”起来。

在位于嘉祥县纸坊镇的武氏墓群石刻博物馆中,存有构成武氏家族祠堂的40多块汉画像石,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它生动再现了从三皇五帝到夏、商、周、秦汉这数千年丰硕的文明成果,展示了中国孝悌忠义的传统美德,展现了修齐治平的治国理念,它采用的是平面浅浮雕。”武氏墓群石刻博物馆馆长朱卫华介绍。

武氏墓群石刻汉画像石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许多已断裂或风蚀。近年来,嘉祥县争取到专项资金,陆续实施了保护性设施修缮、石刻本体保护、前期勘察研究项目等系列文物保护工程。

“我们采取一石一方案,包括石刻清洗、脱盐处理、裂隙封堵等修复措施,同时做好环境监测,空气采样、裂隙监测等预防性保护措施,多措并举还原石刻画像原貌。”嘉祥县文物旅游服务中心副主任何志刚说。

图为当地小学生到武氏墓群石刻博物馆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

为唤起珍藏文物的活力和吸引力,眼下,嘉祥县正在规划建设武氏墓群石刻数字化博物馆,打造汉文化研学基地,加大力度推动文旅深度融合。

“利用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根据武氏墓群石刻文物保护规划,计划申报建设集文物保护、参观展示、学术研究等功能于一体的武氏祠博物馆,同时,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和传播,努力将武氏祠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嘉祥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教育工委书记赵文静说。

来源:济宁文旅


0

下一篇:最后一页

上一篇:梁山县公布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和棚户区(城市危旧房)改造计划

网友留言评论(0)
验证码:
 
文明上网 礼貌发帖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