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第一快讯 > 正文

济宁市多措并举筑牢地下水环境安全屏障

济宁市聚焦突出地下水环境问题,结合南水北调水质保障和煤炭型城市地下水治理两大特点,积极推动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建设,坚持全域联动、点面结合的推进模式,创新构建了“溯源、阻断、防控”三维联动的地表水—地下水协同防治体系,既实现了地下水环境监管水平显著提升,也有力保障了南水北调东线水质安全。

溯源施策厘清水质差异成因

开展南四湖流域地表水—地下水系统多要素全路径调查,明确南四湖硫酸盐和氟化物来源。发布全国首个《地下水环境背景值》地方标准,为地下水环境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结合济宁实际,分类施策,通过截蓄导用、制定实施污水排放标准等措施,实现了南四湖硫酸盐氟化物浓度显著下降。

通过“三位一体”全域协同

筑牢饮用水源保护防线

强化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管理,梯次开展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定期公开监测数据,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对5个与潜水联系密切的县级以上地下水型饮用水源开展综合分析,科学划定饮用水水源补给区。针对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人为污染水源、水源补给区开展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隐患排查、污染溯源和成因分析,多部门联合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保障了饮用水水质安全。

严格在产企业监管

拧紧地下水环境“安全阀”

针对全市77家土壤重点监管单位和27家地下水重点监管单位,制定方案、明确标准、强化措施,全面提升自行监测工作质量。邀请国家和省级高水平专家开展集中培训和实地帮扶,帮助33家企业发现整改225个问题,形成3个土壤及地下水源头防控和隐患排查的典型案例。针对化工园区和企业有机物超标问题,使用传统调查与微扰动、模型模拟相结合的调查方式,精准识别污染来源、圈定污染羽,采用多种管控修复措施,实现污染面积得到有效控制。

立足市情特点

破解采煤塌陷区地下水治理难题

实施湿地修复工程,充分利用湿地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对水体中污染物进行拦截、吸附和降解,探索采煤塌陷区地下水污染治理模式。开展采煤沉陷区新生湿地水环境演化特征研究,查清了采煤塌陷区新生湿地地质环境背景及结构变化特点。进行典型采煤塌陷地地表水—地下水环境调查,总结出污染物迁移规律,提出接纳中水的高潜水位采煤塌陷地地表水—地下水协同防治技术。

数智赋能

构建地下水规范化智能化精准监管体系

在全国率先出台《地下水环境监测井建档规范》地方标准,推动地下水环境监测井规范化建档。构建重点“双源”全覆盖的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新增+利旧470余眼地下水环境监测井,安装100台地下水自动监测设备。建设地下水环境智慧监管平台。创新开发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准入研判功能,严格项目选址;增设监测数据分析、排查、预警等功能模块,开展异常数据分析和自动预警,提升地下水环境监管能力。

来源:济宁生态环境


0

下一篇:最后一页

上一篇:济宁:科技赋能,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

网友留言评论(0)
验证码:
 
文明上网 礼貌发帖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