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早高峰,企业门口全是流动摊贩,员工开车进厂区得堵十几分钟,客户来访也常抱怨环境杂乱。现在道路畅通了,门口干干净净,营商氛围一下子提上来了!” 近日,济宁高新区某重点制造企业负责人对高新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开展的专项整治行动连连称赞。这场针对重点企业周边流动商贩的治理行动,正以“疏堵结合”的柔性智慧,破解城市管理与民生保障的 “两难” 题,更以今年以来11处建成投用、22处加速建设的潮汐摊区布局,为优化营商环境注入温暖动能。

靶向整治破痛点 企业门前焕新颜
高新区孟子大道、大禹路等重点企业聚集的路段,曾因流动摊贩占道经营给企业生产经营和形象维护带来困扰。“客户来考察时,就曾经因为门口摊贩占道,无法顺利停车。” 李女士的困扰道出了不少企业的心声。
针对这一突出问题,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开展专项巡查整治行动。执法人员通过前期摸排建立“高新区重点工业企业门口流动商贩占道经营台账”,明确摊贩数量、经营时段及占道范围,随后采取“定点值守+动态巡查”模式,在企业上下班高峰时段加大执法力量投入,对占道经营行为进行现场劝离 。执法过程中既仔细说明占道经营对企业交通、环境的影响,也耐心倾听摊贩 “谋生不易” 的实际困难。对初次违规、配合度高的摊贩,记录经营需求后引导撤离;对多次劝导仍不配合的,则依法依规规范处置。截至目前,专项整治已累计劝离流动摊点80 余处,重点路段通行效率提升40%,企业周边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潮汐摊区扩规模 疏堵结合暖民心
“整治不是目的,让企业安心经营、商贩有处谋生、市民享受便利,才是最终目标。” 济宁高新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落实济宁市2025年重点民生实事的关键举措,高新区在前期基础上持续发力,今年已完成11处潮汐摊区建设并投入使用,另有22处已通过政府官网公示,正加速推进建设,预计全部建成后可提供超700个规范摊位。
在硬件设施上,高新区坚持 “因地制宜、安全优先” 原则,为每处已投用摊区配齐清晰醒目的潮汐摊区指示牌、明确权责的管理制度牌、提示风险的安全提示牌,依次立在摊区入口,防冲撞安全隔离桩划定经营边界,白色划线精准分隔每个摊位,让 “烟火气” 有了 “安全框”。

制度规范同步跟进,制定详细的“潮汐滩区”管理办法,在 “定时间、定区域、定业态” 基础上,进一步细化管理标准:严禁经营高噪音、高污染业态;在每处摊区公示牌上,除标注具体位置、经营业态、摊位数量外,还详细列出管理人员、管理要求和服务监督电话等信息,实现 “管理透明、监督公开”。
走进供销路潮汐摊区,鲜花摊前的向日葵、洋桔梗正散发着清香,蔬果摊的时令鲜品码放得整整齐齐,各摊位间留出宽绰通道方便市民穿行,管理人员正手持登记表核对经营信息。“现在逛摊区又安全又舒心,比以前乱摆摊规整多了,想买什么一眼就能找到,不用在路边挤来挤去。”市民王大爷对改善后的摊区环境很是满意。
从 “堵” 到 “疏” ,从 “执法管控” 转为 “服务管理” ,济宁高新区用小小的潮汐摊区,书写了优化营商环境与保障民生福祉的双重答卷。“营商环境的优化,既要破解硬难题,更要传递暖温度。我们要让每一处规范的摊点都成为文明有序与市井烟火交织的活力地标。”济宁高新区综合行政执法局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