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县区直达 > 正文

兖州区多措并举提升自然灾害防治能力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自然灾害防治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市、区工作要求,加快推进自然灾害防治重点工作任务落实,提升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水平,兖州区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加强调度督导,形成工作合力,将自然灾害防治工作落到实处。

一、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和法制化建设更加完善

成立区、镇街两级防灾减灾救灾综合协调机构。2019年县级机构改革后,及时调整了区减灾委员会,统一领导、指挥协调全区自然灾害的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减灾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应急局,负责督促落实市减灾委工作部署,指导协调、督查考核区减灾委成员单位和各镇街自然灾害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各镇街也成立了相应工作机构,形成了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属地为主、社会力量参与的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区-镇-村(居、社区)三级预案体系基本完备,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预案体系。

二、综合防灾减灾和灾害救助能力明显增强。

建立完善灾害监测预警机制,不断完善气象、地震、水务、地质、农林业等各类自然灾害监测站网和预警预报系统,灾害监测预警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建立完善防灾减灾救灾信息资源获取机制,实施灾害风险排查防控机制,对风险隐患点逐一汇总登记,建立台账,实行网格化管理,明确了责任人,使隐患风险点管理到点到人。建立完善自然灾害灾情会商制度,强化部门联动,及时收集、核实、汇总、分析、研判灾情。建立完善灾害信息共享机制,第一时间通过短信平台、微信客户端等手段,向公众和受灾群体及时发布灾害防范应对通知。建立完善物资保障机制,根据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等相关要求,制定了《济宁市兖州区防汛物资管理制度》。建立了区、镇两级储备网,全区各镇街和有关部门建有物资储备库(点)。探索社会化储备模式,与地方市场经营单位签订抢险救灾物资代储协议书。

三、防灾减灾人才队伍体系初步形成

为应对各类自然灾害,建立了由消防救援大队为主体的24支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 2020年汛期期间成立了73支抢险救援队伍,覆盖全区10个镇街,规模达到8579人。

建立区、乡、村(社区)三级基层灾害信息员队伍体系,全市10个镇街、440个村(居)明确了470名灾害信息员,灾害信息员队伍覆盖城乡社区,每年组织灾害信息员业务培训,保证了灾情信息传递的及时、准确、客观、全面。

整合社区减灾救灾志愿者队伍,开展社区防灾减灾宣传和服务工作,动员社区内公务员、医生、教师、学生、退伍军人、民兵等人员加入社区减灾救灾志愿者队伍。全区具有各类专业知识的减灾救灾志愿者1100余名,在减灾救灾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提高工程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加强灾害隐患治理

前期对泗河右岸田村大桥至南关石板桥段和泗河干流非城区河段及小沂河回水段进行了治理,通过河道疏浚工程、堤防工程及穿堤建筑物等工程建设,提高泗河干流防洪能力。2020年组织实施泗河综合治理提升工程,对金口坝下游4.35km堤防进行了联锁块护砌,进一步提升了泗河防洪能力。对辖区内大安沟、黄狼沟、下源沟、府河、引泗回灌工程总干渠段实施了综合治理。开挖疏浚河道31.7公里,新建和维修加固节制闸9座、涵洞20座,建设生产桥7座,恢复了除涝通水能力。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对城区4000座雨水井进行清淤疏堵,共清除垃圾190立方;对10处立交桥泵站进行全面检修,共清理集水池淤泥垃圾50立方。对9个下嵌式公铁立交桥安装监控摄像头,实事监控车流量及水位,实时预警,做到反映快速高效,及时排涝。购置移动抢险车,配备水泵三台,在强降雨天气出现时,派往易涝点实施强排,确保城区不出现内涝积水。

0

下一篇:兖州区东御桥小学教育集团推行“全员值班制”为孩子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上一篇:泗水县:基层建设规范化 服务群众“零距离”

网友留言评论(0)
验证码:
 
文明上网 礼貌发帖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