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行业发展 > 正文

【人文济医附院】圣地“暖医”张金国

他和患者既是朋友又如家人,在患者眼里他就像邻家的兄弟或大哥一样,患者最喜欢和他聊天听他拉呱,从医以来他用带着温度的医术成功治疗了一个又一个患者,用带着温情的服务温暖了一个又一个家庭,他被患者称为“贴心专家”“健康咨询师”“好兄弟”“自家人”,他就是山东省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原副院长、心内科专家张金国教授。

三个“小动作”体现对患者满满的爱

在患者的眼里,张金国不仅是一位心血管疾病治疗方面的专家,更是一名对患者关心、用心、热心的好大夫。从医以来,他一直秉承和恪守“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救治和服务了大量的患者,得到了患者和家属们的广泛认可与好评。

一位患者在病愈多年后给张金国打来电话,几句闲谈之后,张金国就准确地说出了患者的名字和家庭住址。患者很惊讶,张金国却习以为常。“医生只要用心了,记着患者的名字及相关信息并不是难事。”张金国说,经他手治愈的许多心脏病患者的信息他至今仍记忆犹新。

熟悉张金国的人都知道,他尽管是“大专家”,但是看病中却有三个固定“小动作”。

第一个“逢看病,必摸脉”。张金国在给患者看病时,除认真问诊听诊外,一定要亲自摸摸患者的脉搏、拉着患者的手,和风细雨般与患者轻声交谈。他说,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可以判断患者的脉搏与心率是否一致(短绌脉等),更重要的是可以使患者直接感受到来自医者的温暖与关爱,让患者焦虑的情绪逐渐平复下来,也利于对患者的治疗。

第二个“不嫌烦,勤交代”。张金国给患者看完病,打印好门诊病历后,还不厌其烦地为每位患者详细手书医嘱用药的剂量和注意事项等。他说,来看病的很多患者年龄都大了,给患者制定的用药方案讲一遍,很多患者可能记不住,再说病历上很多医学术语也不好理解,尽管手写病历麻烦一时,但可以使患者清清楚楚、永久受益。

第三个“看完病,留电话”。很多人为避免工作之余被人打扰,一般自己的手机号都隐私保密的,而张金国却不这样,他每次给初诊的患者看完病,就会在患者病历上留下自己的手机号码。别人问他,不嫌累吗,他总是笑着说,这是为了患者有疑惑和困难时随时随地可以找到他,这时候也是患者最需要他的时候。

张金国的三个“小动作”,体现了医者对患者的关心和照护,更拉近了医患之间心与心的距离,他和许多患者成为了知心的好朋友、忘年交。

“有患者的地方就是我的门诊”

张金国1987年毕业后到济医附院工作,“拜师”于济医附院名誉院长、心内科知名专家董殿阶教授,受董老对医疗事业充满热爱、对技术精益求精、对患者满腔热忱、对名利淡泊视之精神的熏陶,张金国很快成长为济宁当地一位知名的心血管疾病专家,在过去的时间里,成功诊治万余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确诊了大量的疑难病例,抢救了千余例急危重症患者的生命。

对于就医问诊的患者,他都是有问必应,有疑必答。早晨不到7点到院,下班后很久才回家,张金国每天的脚步都非常匆忙。除了在医院门诊、病房,在回家的路上,在上班的途中,在参加活动的现场,在休息时间的小区,在出差的列车上,一碰到患者前来问询,他总会停下脚步,耐心予以解答。张金国说,哪里有患者,哪里就是自己的门诊。因为这,他自己可支配的时间很少,大部分的时间都献给了工作,献给了患者,而张金国以此为乐,从来没有拒绝过患者。

“张叔70多岁了,最近身体不错”“许大哥最近康复得不错,已经可以停药了”“王老弟恢复不错,已经回到工作岗位……”虽然联系不勤,但不论是相知二三十年的老患者、还是初识不久的新患者,张金国对他们的病情都了然在心。

张金国认为,真正关心患者,就要尽最大可能地把患者诊治搞实,不要带着遗憾出院,关注患者的症状,它是患者的切身感受,病情好不好,患者最有发言权。“医生要时常站在患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不能强加于患者。只有经常反思、感悟,在今后工作中来弥补过去不足,才能不断使自己进步、成熟、坦然。”

张金国的母亲已经近90高龄,因为工作忙,他没有更多的时间陪伴老人,老人心疼他,反而有时提醒张金国注意自己的身体,这让张金国感到十分愧疚,但是并没有停下忙碌的脚步。

“患者的信任绝不能辜负”

行医30余年,张金国看了数不清的患者,也结交了数不清的朋友。20多年前有一个患者,活动劳累后出现胸闷、憋喘以“心肌病、心功能不全”收入院,当时这位患者干的是重体力活,为了家人的生计一直到病情十分危重时才来住院,这时他的心功能已经很差,行动及生活自理都出现了困难。张金国看到患者这种情况,一刻没有松懈,他一边采取紧急救治,一边安抚家属。因患者心急出院工作,但是病情恢复又比较慢,一时难以接受,他抓着张金国的手说“求求你,张主任,救救我,家里就我一人挣钱养家,我现在还不能‘走’,等着孩子大了再‘走’”!简短的几句话,张金国牢记在心里,他鼓励患者坚定信心和勇气,争取一起战胜疾病。在张金国和科室人员的精心治疗下,患者病情稳定,胸闷憋喘症状减轻了,体力也恢复了不少,但患者从此也贴上了“心力衰竭”的标签,当时判断存活率不超过五年,体力活肯定不能做下去了。出院后,这名患者一直把张金国视为自己的“专享咨询师”,不管白天黑夜经常咨询有关问题。不幸的是,出院的几年中,患者又出现了急性心肌梗死和大面积脑梗,生病期间大小事宜患者及家人都会听取张金国的意见及建议,他们的信任,张金国没有辜负,这20年来他们从医生患者的身份也转变成了朋友、兄弟的关系,之间的电话、短信不只是病情,更多的是送给对方及家人的祝福和问候。2015年的一天,张金国接到患者的爱人的电话,说患者去世了,“走”的时候很安详,很安静......,临走时,说这次不再麻烦金国兄弟了,自己活这些年也是多亏了金国兄弟,没少添麻烦。听到这个消息的张金国为失去一名患者感到悲伤,更为失去一位好友而惋惜。在张金国心里始终有这样一种信念,医生为患者传达的是一种战胜疾病的信心,是一种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让幸福的人更加幸福的力量,医生做的这些只是希望这个家庭会一直幸福下去。

在张金国和医院心内科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国家心衰中心联盟成员单位”落户济医附院,为进一步规范基层医院心衰的诊疗及防治工作,在当地卫生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张金国发起成立了覆盖全市和周边地区的“心衰专病联盟”。作为联盟理事长的张金国,不辞辛苦,不断奔走于县区各医联体医院之间,为基层医生们讲授心衰分级诊疗指南,有时一周要去两三个县区的医联体医院,截至目前,在不到4年的时间里,他带领小组成员赴102个医联体医院进行讲座,病例讨论和查房,其中9家医院心衰中心获得认证成功,80余家联盟一、二级医院按照指南建立了规范的诊疗流程和管理。外出时他与同事们同坐一辆车,困了累了就在车上打个盹,由于每次讲课的时间较长,为了保持课堂质量,他坚持不喝水,不去厕所。为了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医德医风和服务水平,他还以《不忘初心,做一名患者信赖的好医生》为题与大家分享自己30余年的从医经验,号召大家为患者多一份关心、多尽一份力,不要辜负患者对自己的一份信任。目前,该讲座已巡讲120场次,直接参加培训人员1万余人次。

鉴于张金国在医疗工作和服务患者中做出的突出成绩,他先后入选首届“感动济宁”十佳人物,被山东省委组织部评为“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被济宁市政府评为“济宁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获得“山东省优秀医务工作者”“第二届山东省医师奖”等荣誉称号。

济宁素有孔孟之乡、运河之都、东方圣城的美称,这片古老土地上有着优秀传统文化儒家思想的滋养,曾诞生过众多圣哲贤士和医学大家,这些都影响着张金国,使他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圣地暖医。刚刚办理退休手续的张金国,依然没有闲下来,继续被医院返聘,坚守着自己热爱的这份工作,用一颗朴实无华的爱心服务着身边每一个患者,正是通过为患者治疗的点点滴滴,通过献身心衰事业的桩桩件件,通过与患友交流的时时刻刻,彰显了张金国作为一名圣乡仁医的无疆大爱和高尚情怀,为着患者的身心健康,他依然不知彼倦的努力着、付出着、奉献着。

作者:高爽 李卫琳

来源:济医附院订阅号


0

下一篇:验证山推“黄金内核”真实实力!一路厚道客户行走进内蒙库布齐沙漠

上一篇:黄金内核·与众不同!一路厚道客户行走进陕西榆林

网友留言评论(0)
验证码:
 
文明上网 礼貌发帖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