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第一快讯 > 正文

推动项目早开工、早见效!济宁市“一件事”到“一类事”集成服务赋能产业升级

济宁市以政务服务改革为突破口,深化推广“一类事”服务模式,聚焦重点产业链拓展服务场景,以流程再造打破审批壁垒,为企业提供更优、更简、更高效的政务服务,推动项目早开工、早见效,赋能产业转型升级。

眼下,总投资3亿元的山东亿能电源新能源电池配套材料生产线项目正在紧张建设中。得益于曲阜市推行的“汽车电子产业集群一类事”改革,项目在短时间内一次性办齐多项手续,提前两个月开工。

山东亿能电源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张卫东:“项目管家及时介入,为我们提供了全流程的帮代办服务,将过去需要分头逐个办理的用地规划、工程规划和施工许可,一次性办好交到我们手中。”

该项目投产后预计年产50万套新能源电池壳及600万套精密零部件,有效延伸产业链条。但在项目启动初期,复杂的审批手续曾让企业愁眉不展。

山东亿能电源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张卫东:“审批事项专业性强,流程也环环相扣,如果完全由我们企业自己准备,不仅耗时耗力,还特别担心耽误工期。”

企业的痛点就是改革的靶点。今年以来,曲阜市行政审批服务局通过产业链项目“征集函”、常态化走访等方式,精准掌握企业发展困境,随即启动“项目管家”专项服务,将该项目纳入“汽车电子产业集群一类事”增值服务体系。围绕产业全生命周期需求整合审批事项,创新推行“一链办理、并联审批”模式,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

曲阜市行政审批服务局投资项目科副科长刘群:“通过前期指导,一次性告知企业所有事项的办理条件、流程和所需材料,并积极协调自然资源、规划、住建等相关部门,将原本需要串联办理的流程并联办理,最终为企业同步核发了三个关键许可证。”

通过系统化整合,曲阜市将分散在多个部门的审批事项归并统一办理,为企业提供集成化、精准化、套餐式服务。目前,曲阜已分类建立覆盖“汽车传感器产业链”“电子元器件产业链”和“蓄电池产业链”的156个动态企业库,根据企业初创、成长、成熟等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提供差异化精准服务。

曲阜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副局长高传东:“我们将持续拓展和深化‘一类事’服务场景,进一步优化办事流程,提升服务效率,降低办事成本,推动更多链上企业享受到更优质、高效、规范的政务服务。”

不仅聚焦产业集群共性需求,还瞄准项目建设个性难题。济宁高新区精准推行“施工许可变更一类事”改革,进一步优化项目全生命周期审批流程,为项目建设扫清障碍。前段时间,山东九星产业园区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因部分项目开工需求,急需变更审批手续,按照常规流程需重新提报大量材料,让企业倍感压力。

山东九星产业园区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崇延:“我们把困难提报给审批局以后,审批局服务专员不厌其烦,给我们进行精心指导,同时变更、新办了施工许可证,解决了我们的燃眉之急。”

针对施工许可变更这一高频场景,济宁高新区对涉及的7类事项进行全流程再造,通过并联审批压缩环节、精简材料、缩短时限,审批环节由7个压减至1个,审批材料从36份减少到13份,办理时限由4个工作日缩短至1个工作日。企业通过线上平台即可一次性提交申请,系统自动智能审核校验、即时受理;线下同步推行“帮办代办+项目管家”服务,实现线上线下服务无缝衔接,让企业办事更省心。

济宁高新区行政审批服务局二处副处长宋金超:“编制了标准化办事指南,一表申请、一窗受理、一次办结,切实保障项目建设进程,让企业真正感受到‘高新温度、高新速度’。”

今年,济宁市推行“一链一策”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为重点产业链定制全周期审批清单,市县一体建立“项目管家”,用专业、高效、精准服务为项目审批搭建“绿色通道”。目前,已吸引17个上下游配套项目落地,涵盖关键材料、核心部件、高端装备、循环经济等领域,赋能紧密协同产业生态建设。

0

下一篇:最后一页

上一篇:祝贺!兖州融媒讲解员获评山东省金牌志愿讲解员

网友留言评论(0)
验证码:
 
文明上网 礼貌发帖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