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第一快讯 > 正文

从济宁“智造”,看了不起的中国创造

在许多人的传统印象里,山东济宁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孔孟之乡”的名号如雷贯耳,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是这座城市最为显著的标签。但近年来,济宁却以一种令人意想不到的方式实现“华丽转身”,在“中国创造”的版图中崭露头角,从“孔孟故里”蝶变为“智造高地”。

走进济宁,能看到这里的机器人产业发展得如火如荼。珞石机器人的机械臂灵活挥舞,精准地完成各项高难度任务,在柔性协作机器人领域以40%的市场份额一骑绝尘;铭德智能的远程遥控破拆机器人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成功实现国产化替代;科比特无人机更是构建起辐射全球的生产与服务网络 ,产品远销海外。在邹城机器人梦幻展上,65家企业集体亮相,展示出的是济宁机器人产业集群发展的强大实力。

济宁机器人产业的崛起,并非偶然。从产业布局来看,当地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邹城工业机器人研究院专注于底层技术研发,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高新区智能终端产业园汇聚了各类创新要素,吸引众多企业入驻;国家检验检测平台则为产品质量保驾护航,让济宁制造的机器人在市场上拥有过硬口碑。“机器人+”的生态模式,更是让机器人技术广泛应用于港航物流、应急救援、智慧矿山等多个领域,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

在政策扶持上,济宁市积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通过设立工业技改基金,以“股权投入”的方式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改变了以往单纯事后奖补的模式,更具市场导向性。“链长+链主”机制的推行,促进了龙头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紧密合作,推动“机器人+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千亿级产业集群加速成型。

值得一提的是,济宁在发展“智造”的过程中,巧妙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珞石机器人挥毫泼墨书写《论语》名句,科比特无人机以“花和尚鲁智深”“行者武松”命名,这种独特的文化表达,不仅为产品赋予了文化内涵,也体现出济宁在创新过程中的文化自信。

济宁的“智造”发展,是山东乃至中国创造的一个生动缩影。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背后是无数企业的创新探索,是政府政策的有力支持,更是对人才、技术、文化等要素的深度挖掘与整合。如今,中国创造在全球舞台上大放异彩,从高铁到5G,从航天航空到新能源,一项项成果令世界瞩目。而像济宁这样的城市,正以自身的发展实践,诠释着中国创造的无限潜力与可能,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源源不断的动力。(作者:仲维晴)

来源:济宁新闻网


0

下一篇:最后一页

上一篇:减速慢行!济宁这一路段半幅封闭施工,半幅双向通行

网友留言评论(0)
验证码:
 
文明上网 礼貌发帖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