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产经报道 > 正文

济宁高新区实现科技服务资源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2022年以来,济宁高新区贯彻落实省委“加强科技研发创新”重大战略部署,积极探索全产业链科技服务模式,持续推动人才、技术、资金等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实现科技服务资源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有效激发企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全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近20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72.48%,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2.98%,主要指标均居全市第1位;入选科技部“国家高新区企业创新积分制试点单位”,获批全市首家中国科协“海外智力为国服务行动计划”工作基地。

突出产业需求 坚持平台引领

紧贴七大主导产业,实体化运作创新谷,构建“一核引领、多点协同、七链融合”的创新平台体系,全力打造新动力孵化圈。

2.jpg

搭建高层次服务平台。聚焦科技代办服务,全面提升8000平方米创新谷运营中心,提供高企申报、科技成果转化等各项代办服务;聚焦科技信息服务,搭建功能高度集成的济宁创新谷科技云平台,开展“政策服务、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全链条信息服务;聚焦创新要素服务,打造“创新灯塔”,引进专业科技中介机构,集中提供人力资源、法务、财务等创新要素服务。

集聚高能级创新平台。持续释放创新谷资源集聚效应,构建“市产研院+科研院所”“大学科技园+高校资源”两大科技支撑体系,吸引集聚高能级创新平台,精准嵌入“231”产业链条,全力助推创新资源转化落地。截至目前,创新谷核心区共建成各类创新平台300余家,其中省级以上188家。

打造高水平协作平台。充分发挥创新谷示范引领作用,分别组建“231”产业创新联盟和县市区协同创新联盟,构建双向“产业转移、技术转移”的协同共建链条。截至目前,已与金乡、兖州等县区签订共建协议,依托济宁产业研究院、省激光研究所等向县市区转化技术项目20余个。

优化资源要素 加大政策供给

聚焦服务产业发展,坚持科技要素跟着产业走,不断完善产业孵化链条,持续优化资金、人才、园区等科技资源供给机制,实现由“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转变。

加强创新政策供给。高标准编制《创新发展指数》《“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绿色发展五年行动计划》等文件,明确未来5年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方向和目标。出台《关于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在鼓励企业创新、平台建设、人才引育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

实施助企攀登计划。围绕主导产业,梳理完善各产业链技术需求,依托创新谷科技云平台发布重点企业研发需求图谱,实行“揭榜挂帅”,精准助推区内产业集群提档升级。

3.jpeg

完善科技孵化链条。出台《济宁高新区企业入驻孵化载体管理办法》,规范企业入驻孵化载体的条件和程序,引导孵化载体高质量发展。2021年,在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评价中,3家孵化器被评为优秀(A类)。

强化人才支撑 激发创新活力

充分释放创新谷人才集聚效应,积极探索建立高层次人才精准引育机制,着力构建全链条科技人才服务新模式。

聚焦引育建机制。联合市科技局成立济宁引智联盟,依托“人才飞地”“院士工作站”,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建立责任部门常态化对接机制,深入挖掘外专人才资源,提供引进许可、项目申报等全流程服务。2021年,共4人获批国家级人才项目,6人通过省海外科技人才快速认定,3人获批省“海外工程师”,新增外国高端和专业人才38人。

4.jpg

聚焦生态优服务。围绕人才服务体系建设,做好人才医疗、教育、就业等各方面服务保障工作,构建人才集聚“生态圈”。与市第一人民医院东院区合作建立人才就医“绿色通道”,每年组织高层次人才免费体检。投资1亿元启动建设占地55亩、760套的蓼河国际人才社区,探索创新租售结合等服务模式,切实满足人才高品质居住需求。

聚焦瓶颈抓攻坚。发挥顶尖人才技术优势,全力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难题,激活人才创新动能,与浙江大学合作开发的数控机床数字化工具软件,与华中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合作的地下隧道缺陷检测、高强高模碳纤维等项目取得核心技术突破,打破了国外垄断。

聚焦强企培育 完善服务机制

聚焦科技强企培育,建立重点企业“一对一”联系制度,对创新实力强、技术优势明显的企业进行重点培养,推动科技型企业量质齐升。

5.jpg

建立“即时化”响应机制。建立科技型企业包保责任制,业务部门每名工作人员负责包保服务8-9家企业,实行重点企业“一对一”联系制度,建立起畅通有效的政企对接渠道,常态化对接企业,即时响应企业科技需求。

推行“一站式”科技服务。通过电话、微信与现场走访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区企业开展调研活动,建立企业问题“收集—分类—反馈—解决—销号”闭环工作机制,确保问题第一时间解决。

探索“保姆型”融资服务。积极开展政银担企对接活动,搭建金融、投资、基金等机构与中小企业对接平台,分类建立重点企业、高成长型企业资金需求清单,不定期向金融机构发布,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

下一步,济宁高新区将积极搭建科技资源共享,科技成果转化等各类创新服务平台,全力构建全链条科技人才服务新模式,助推高新区产业集群提档升级。


0

下一篇:济宁城投5A智慧楼宇产品荣获4项国家知识产权

上一篇:合适才是最好的!山推L55-G装载机,节能新生代,高效节能典范

网友留言评论(0)
验证码:
 
文明上网 礼貌发帖 0/300